侯凯东 发表于 2013-7-1 00:25:08

英德博物馆首展通草画--1873年《茶叶全景图》

英德博物馆首展通草画--1873年《茶叶全景图》<br/>-----珍稀清代通草画《茶叶全景图》一套(12幅)<br/><br/>据史料记载,1836年左右,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约有30家杂货店经销通草画。1848年一位外国游客在游记中记载,他在广州曾经有雇佣了两三千人制作通草画的“壮举”。2013年6月28日至7月2日广东英德博物馆首次展出通草画,这是我收藏从德国回流1873年手绘通草画12幅《茶叶全景图》,是清代1873年出口欧洲,画上分别画了从开耕,种植,采摘,手拣茶叶,分选,烘焙,装箱,压紧,封箱,给茶叶箱上彩,称售,品饮,共12幅场景。更为少有的是每幅画上都用丝织花边作画框,这现通草水彩画中积少有的。茶叶生产制作过程题材的通草水彩画尤其珍贵,再现了19世纪广州贸易体系下茶叶外销历程。广州博物馆也收藏一12幅茶叶类通草画,但无边框和60年代 的外包装画框。现存世茶叶类题材的12幅全套的通草画极少。<br/><br/>通草画收藏主要在西方的博物馆中,作为原产地的广州,广州<font color="#666666"> </font>2000年前几乎没有通草画的收藏。<font color="#666666"> </font>2000年秋天,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向广州博物馆捐赠了70余幅通草画,由此揭开了广州博物馆收藏和研究通草画的序幕。如今,广州博物馆馆藏通草画近400幅,馆长程存洁博士一直致力于通草水彩画的专项研究。凭借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的慷慨捐赠,这一重要品类外销画在广州本土失传已久的遗憾方得以弥补。研究人员称:“依照伊凡的研究成果,我们才清晰认识到,在200多年前广州工艺生产和贸易的辉煌时期,小小通草画是如何承载起了向西方介绍广州、介绍中国风物的重任!” 伊凡的研究寻找并记录欧洲公共展馆收藏通草画的情况。在欧洲公共展馆都已普遍使用“珍宝”、“宝藏”一类的词汇,来形容之前长期“藏于深闺人未识”的通草画。<br/><br/>通草画是指在通草片上创作的画作,通草片是直接用通脱木的茎髓加工而成的特殊纸张。通草又名通脱木,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薄而半透明,可以用来作画,所谓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这种材质上的水彩画。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当时中国社会茶叶发展的极佳档案,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可以补充中国传统的官修档案和文人笔记等文献记载的不足。两百多年以前,在摄影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记录了广州市井风情故事和习俗画的通草画吸引了无数的西方顾客。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这些比明信片大不了多少的画作经由广州漂洋过海、风靡欧美各国,成为19世纪广州的“城市名片”。1820开始,1890年发展到高潮后,突然消失。由于通草纸很容易破裂,所以很少有大尺寸的作品,加上难以保存,目前存世不多。<br/>近年来,通草画市场价格逐渐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研究中国早期的西画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br/><br/>CCTV <a style="FONT-SIZE: 13px" target="_blank">[探索发现] 手艺:通草奇画 (20110519)</a><br/><a href="http://tv.cntv.cn/video/C10389/63521fab3f4f4ce955da7fae59afdb79" target="_blank">http://tv.cntv.cn/video/C10389/63521fab3f4f4ce955da7fae59afdb79</a><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德博物馆首展通草画--1873年《茶叶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