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艺术品网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不完美”方为文人写意画艺术之本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参加“国学考试”所想到的……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近日所在单位系统进行网上「国学考试」(此为吾箧中旧稿。推算当为2010年左右所撰),吾辈在一未专门复习且无任何案头资料、二无「同伙」帮忙查阅或搜索的情况下,于九十分钟的限时内,考上了个八十六分,因而有感。感者何?概略言之:一,此类考试也,纵以正规斗硬论,亦虽是可迫使全无此等基础之人「近墨就范」,然究其实质,真真堪称「寻章摘句腐儒之举」。二,以达某个人而言,如此入试公正自测而得此分数,说明斯题确有相当部分涉及险偏,不特地了解,必不可行,──由此自然亦表明本人脑中所记「国学知识」毕竟有限矣。以此推论之,则吾辈如若在古代要想凭其进身,倘犹持大而化之的态度,自属危险;而客观以言,任何时代,学者与文人或艺术家,本身终是属于不同行业范畴。今者,吾身既与后二种身份相干,私心亦望多少具些学者之气息,然冷静些想想,还是客观现实一些要求自家,凡事尽量唯精唯一,至少亦是顺其自然,为好。以上所言虽与文艺并无直接关系,但总是与文艺家立身之意态相关,故尔仍归之本文。


《达人谈艺》片段


另附莫约亦得自彼时之己词一首,以明吾辈对斯事之基本意态——

贺圣朝

复宏国学崇经史,
蔚然成风气。
上方倡导下方随,
度个中谁是。

桑田沧海,
由来何谓。
况参商今世。
藉人心尽以真诚,
也须知扬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画作风格“繁式”与“简式”的思考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近年来(此为吾箧中旧稿。推算当为2010年左右所撰),一己翰墨风格常在「繁式」与「简式」两者间交替。搁笔比较之际,静思其为画心态,固然有因「浑厚华滋」与「平淡天真」两种美学观念于己皆难以舍弃、必欲尽力觅得一相对平衡之点,同时,作画之际本身之「顺势发挥」,亦未必非是一重要因素。盖吾国写意型绘画既有赖于渗水化墨之宣纸,其间何能避免「偶然得成」之「情势」乎。而此繁简二者,实际操作之,则其手法之异,又岂止单是运笔数量之增减哉!以吾心之最为切实体会,彼真称已涉及两套截然不同的「呈象原理」:繁式一般而言,多偏重客观真实视象,是以幅内之浑然一体感相对亦强;简式则基本形态天然已趋空灵,虽着笔处仍可坚实,但既须体现「不画处有画」之意,故尔其整体视感,庶可向「意象」且是「多样化」方面信意生发之,而其面目本身,自然易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矣。当然,若取繁式,并非便不能追求「远离真实」的视觉效果,甚而至于因刻意求之,其效果反可更加强烈,然如此这般,则画风多易流于矫饰。吾每见近二三十年来「全展派」之「作品」,常类于此。以上所言,纯为一己作画偶感,是与不是,还请同道思辨并予以评说。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3 1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国画赋色,似可稍稍引入“复色色调”关系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因诸种主客观原因,吾告别西画久矣。心底情结,固存于斯;而尤当一经眼见早岁所景仰之欧俄大家精彩作品时,这胸中,竟依旧端称是激情汹涌。「贪多嚼不烂」之老话,与吾向日所论「十八般武艺与一件称手兵器」之关系,想来已无须再言。只这静心思之,吾舞弄翰墨之辈,于绘事之「底层观念」间,比较认识一下两大造型体系之异同,而且尚能有意识地于己所执之「此艺」间,不露痕迹地融入些须「彼艺」因素,恐怕多少还是有些裨益罢?举例说,吾意以为:作国画赋色之际,虽仍以「完满玄黑」为基调,然则其余彩色部份,倘能顾及「色调」关系(特别是相对丰富之「复色色调」关系),即确能较之一味单于黑色中直接加入藤黄赭石花青之类现成色彩,显得耐看且是多变。──不管画者本人是否有此意识,事实上,此确是旧式国画与现代「彩墨画」重要区别之一。不知此论,吾读者内画道中人,以为然否。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7 1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吾辈《画中游》之新旧文字数则——

旧文:

吾作“画中游笔记”,不觉已近五载(《画中游》写作从2006年春开始,述此短文时为2010年冬)。至前日(庚寅冬至)为止,计已作至第六百七十三篇,所涉己画达八百六十余幅。以一年尚未及“耳顺”之画者,藉文字自述己墨累至此数,若非确于斯二道皆怀极浓之兴趣,自度恐亦难乎及此矣。而扪心思之,此却端又为何?今之天下情势于吾久已洞明,心知一般而言纯操艺文事者,并不能有补益于俗生。然即令如此,这心灵之需求——欲一无俗求自由自在骋游八荒——更何能遏制。兹当称吾自恃为人之根本支柱矣。所幸吾生虽远非富贵,终无衣食住行之虞。既能若此,吾辈尚需媚求于何人;而说到底,何人又可阻挠吾辈心灵之旅程哉!人每言及某事物之发展运行,尝言其当有适宜之环境或状态。窃思之:吾今于艺,可谓恰当其境态欤?既若是,吾更有甚瞻顾,只一如既往于那“大小宇宙”间自在优游便是了。自然,又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回头再说这《画中游》罢,今既已将此前整整四十年间翰墨作品凡有可言者俱追述殆尽,此后不过是有了新作兼有新感,再行记叙,那自然写作进度必将减缓。此姑预言之:吾至“耳顺之年”,斯记当不低于八百篇,所涉之画则应逾千幅。至若毕其一生,事又如何,那倒真要看上苍与吾之寿数如何了。反正有一点已是铁定:吾生不息,吾之画连同这“画中游”,皆是不可能止停的。呵呵。



——————————————————

新文:

自打萌发以己之文,并冠以“画中游”之称,来叙述个人作画及整个从艺之各种相关情况这样的想法以来,我已经有《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与《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这样几组文字了。从中可以看到我从事画艺的整个历程。因有了后边的两个,即“附记”与“补遗”,当然那首先便有的主要部份,我就简称其为“正记”。这三大部份,至今已写成的,共有一千三百余篇。“正记”(已写至第1051篇)与现今翰墨之艺同步(自然亦是渐渐“追赶”上的);“附记”(已写至第162篇)记叙自己曾经视之若命、但后来终却基于理性认识而放弃了的西画学习过程,并俗生的各种经历或体验;而“补遗”(已写至第132篇)则是补足中国画学习过程中不应被忽略掉的那一块。现“附记”一般只在自己博客或“空间”内发布,“补遗”则仅始发布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至于“正记”,在网络上久已为众人所关注熟识……


思之:吾辈三个“画中游”——“正记”、“附记”与“补遗”,虽皆源自现实人生与艺术,然其择重点似乎不同。其一,是为俗尘凡世中对于“诗意”或曰“艺文之趣”的寻觅与体验;其二却是借着曾经倾情投入的西画之艺,甚至于有时还会触及侧旁之艺,而展示一个画者在特定时代之凡俗人生中,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其三,则又乃是反观一己翰墨之艺的所谓“螺旋式”前进状态,并其间种种困惑与蹉跎,藉此亦体现个人从艺的心路历程。偶然念及于此,击键志之。倒不知关注它们的读者诸君,观看彼等文本之时,是否有这感觉。


                              2016、5、27

•《达人谈艺》片段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11: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文一则(存于箧内尚未发布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2011新年伊始,独坐文案前,不知怎的忽忆及一事。却是前次

北游,在那尚未变得太浑的九曲黄河上,乘坐于奇特的羊皮筏

子,一时因感慨而兴起,遂放肆高歌“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

道湾嘞……”本以为已是班门弄斧,多半会引来那老船工的一

番笑评。孰料彼竟惊讶相问:“这是甚歌,恁好听?”乃恳吾

再唱,而其则细聆之,一面犹似微微动嘴跟习。斯事也,当时

只觉颇有趣了。今思之,却不能不念及一点,那便是文化传媒

这“阵地”的作用,的确不可小看。譬如,即便此歌纯由现实

生活中“采风”得来,但黄河万里,岂是各段河流之船夫皆知

此曲?——是以转念及歌曲之外,吾辈操弄他科艺文者,亦确

乎理应肩负一重任:谨守纯正严肃之文风艺格,不说定欲以己

左右别人,至少休要传播谬种。此一孔之见,固然得之偶尔,

毕竟出自挚诚;艺文中诸君子,幸能体察吾意。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一则》之补充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入录进书上展参拍”事)。所谓“必须承认现状”者,固有其无可如何一面,然即使仅此而言,事理亦似具有双面性。彼方手握“有名的”传播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先天已具“捧红”或“封杀”此方之权,自不待言。且是多年来彼之自觉优越,盖出于斯。而则事之另一方面,道理却同样简单:譬如编纂一部当代“有成艺者”之典籍,倘真有广为人知之士,彼却因故避而不录,照人看来,该书分明已有遗缺。此恰似假定编一巴渝地区的舆图方志,无论如何,汝总不能不标明重庆有座南山或歌乐山罢?是以问题之关键,还在于此方(艺者方面)自家必须真正成为一座“青山”;至于人家认不认你,那便随他去好了。有此心态,恐方真堪称应对裕如也。写罢上文,联想及此,复志之以为补充。另吟成七律与五绝各一首,附之以证吾意——

与复今之传媒界

纳金刊录当然事,
岂有凭空著尔名。
识者多曾相劝说,
愚人每则自聆听。
留痕青史亦微愿,
附迹炎场非特行。
不见南山长屹此,
何须邀宠费言评。


自题·藉旧句成

端方机易失,
守正运难亨。
见悖于当世,
遂求诸永恒。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17: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一则》之补充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入录进书上展参拍”事)。所谓“必须承认现状”者,固有其无可如何一面,然即使仅此而言,事理亦似具有双面性。彼方手握“有名的”传播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先天已具“捧红”或“封杀”此方之权,自不待言。且是多年来彼之自觉优越,盖出于斯。而则事之另一方面,道理却同样简单:譬如编纂一部当代“有成艺者”之典籍,倘真有广为人知之士,彼却因故避而不录,照人看来,该书分明已有遗缺。此恰似假定编一巴渝地区的舆图方志,无论如何,汝总不能不标明重庆有座南山或歌乐山罢?是以问题之关键,还在于此方(艺者方面)自家必须真正成为一座“青山”;至于人家认不认你,那便随他去好了。有此心态,恐方真堪称应对裕如也。写罢上文,联想及此,复志之以为补充。另吟成七律与五绝各一首,附之以证吾意——

与复今之传媒界

纳金刊录当然事,
岂有凭空著尔名。
识者多曾相劝说,
愚人每则自聆听。
留痕青史亦微愿,
附迹炎场非特行。
不见南山长屹此,
何须邀宠费言评。


自题·藉旧句成

端方机易失,
守正运难亨。
见悖于当世,
遂求诸永恒。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5: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所感(1)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偶于网络间得见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读之颇有感触。首先最直观之感是为:范先生为文一如其人,挟侠壮之气,出语掷地有声,且复堪称饱读诗书而才气斐然,其引经据典、论事说理也,莫不条分缕析而后言之凿凿。若以吾辈观之,其文理也,似应更居于其画作水准之上。而另有一点,亦略出乎吾辈意料,——此便为其对黄宾虹之推崇本身。由是转思吴冠中先生对于黄之根本否定,及范先生与同时代其他名家之互不服气乃至彼此攻讦,是真感觉艺事有趣至极矣。静心思之,此几位在世或近期尚且在世之画界大师与名家,相互间对对方或第三方之艺,态度差异如此之大,确不能简单以俗界所谓“文人相轻”之语予以评判,而果当是彼等各自所持之艺见相去甚远之故。当然,范先生与同代某名家,龃龉间似已涉及更深一层之关系,且因此亦引发旁观之士微辞,此另当别论。而吾侪却向来是只想就艺事谈艺事、其余一般不予多嘴的。——言归正传:因范先生《黄宾虹论》之文既令吾有感,且是兹话题原属吾辈兴趣范围,是以吾不妨便依这“范文”之语序,于下文分别简言一二己心对彼所涉者之看法。
黄宾虹先生于吾国艺史言之,确当荦卓而不群,众皆可于其艺间汲取营养、而其艺本身则不可能实有继承。以吾人数十载醉心彼艺之得失体会,此不妨断言:信意浸淫之或既生且茂,刻意仿习之则必死而枯。何者?盖为画格之成,当因画家之全部存在条件(品、术、才、情、历、求、习、性),即道德操守、学养技艺、天赋才华、内在情怀、生活经历、心路觅求、因袭传承及个人特点一并综合之——末后一条甚至纯指其人行事之捷缓巧拙之类细节。汝不具此全部,何自然而然便得彼之神形?而退一万步说,天地间竟有此异事、汝偏生具此且与彼几乎一般无二,则世上亦不过实实在在产生了只“六耳猕猴”而已,人焉得真以“孙大圣”相视哉?!此言是否在理,首先请读者诸君细思细想。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所感(2)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艺道上友人之交往切磋,于其艺言,功效亦自不可小视。固然,此等艺友或道友,相互间不说必须旗鼓相当,少则也当大致相近,各擅其长,且尤其是彼此所持为人交友之道本身,须当不与古道相悖。如是观之,黄宾虹与傅雷之交,是真可谓令人心动眼热矣!彼二人也,各于所事领域堪称雄视百代,自身品格学养复又至为丰厚,是以彼此相敬与钦服。而黄对傅,更于敬中有一份“畏”与“容”,因以虽不至对其言听计从,也每每重视其意见;若傅对黄,则于敬中多了一种“爱”与“护”,由此言之必真挚恳切,乃至每有“默诤”之举。作为艺界千古不易泰斗之黄,其偶有微过,或曰由主客观原因在艺术认知与操作上偶尔出现偏差,得有身具卓识之畏友屡屡规劝指正,端是何其幸者!而目下之文坛艺界,当面胡吹滥捧、转背则轻发微辞甚至信意攻讦对方之人,又岂在少数?其实,休论居于何种品级之艺术与艺术家,皆需真诚爱护;其本身,亦或多或少,总有须加指出的不足——自然此处也存在批评者自己的水平差距或观念差别等问题——但无论如何,作为听方,“虚心纳谏”终属应怀之器度;而作为言方,“识则可言”确为须具之品行,但前提得是“与人为善”,且当分辨进言之场合,盖因艺之越高,自尊之心益强,此毕竟也属人之常情。


今者对黄宾虹画作之激赏,不说已超越宾虹先生当日之自期,至少亦确是步入“神化”先生之境。最至可笑者,竟将先生目疾弱视之后“跟着感觉走”的画作,视为登峰造极之艺术典范。绘画不同于音乐,有视觉障碍之画家,断不同于有听觉障碍之音乐家——此主要又特指音乐作曲家而非演奏家——有关这点,范曾先生之文立论甚确,吾不附美。唯“画家凭眼断定画作成形之全过程”既为不争之事实,且范先生对宾翁笔墨连同世人对宾翁笔墨之认识所作分析亦俱称精深,吾独不解:何以范自身之书画,笔墨上竟不见丝毫己心所尊崇者之影响?甚而至于,进以言之,若非此次得见范文,吾万不曾料想,范先生亦竟为宾翁之“粉丝”也。言之至此,不知是否当得一结论:艺术上,亦步亦趋“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固属“泥古不化”;而一己所作,若与其所言大相径庭,甚至令人感觉二者全然非为同一派系,则亦同样似非称妥。试想:当日法兰西之安格尔,终不成一边恪守古典主义风格作画,一边却又发着“比德拉克罗瓦还德拉克罗瓦”的艺术宣言罢?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范曾先生《黄宾虹论》一文所感(3)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世人今已能赏识黄宾虹作品,稍稍留意翰墨史论者,甚至可于彼间如数家珍,将其高妙神奇之处说得头头是道,皆已不足为异。然此辈若身为画者,则不知其画作间,真取存是翁茫荡浑一之质气者,更有几何;反倒似其表面黑乱以致气韵迫塞而灵动意味全无者,堪称比比皆是。自然,此处有一界限:世需好画而并不需重复宾翁般之好画。问题在于,人心能识美(或曰:设其倘能识美)而手下所出尽丑或多半皆丑,此宁不可悲乎?同理,世不希求画者所出皆成好画,但毕竟要求彼于其箧中,可拈出些须好画。而即使以此,遍观画者,得至此境,亦确乎未能称伙。固然,即便大师,毕生大作佳构,于其所为而言,也端是只在少数;问题却在于,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则定然可拿出十件八件乃至数十上百件此等所称“大作佳构”来。此或即谓判断其成就之基准罢。又,所谓“大师撕画”之美事,其究竟当是撕至何种水准以下,此亦似可予以商榷。其严,则于世及于其自身,所存之作俱嫌过少;其宽,则世有“被欺”之虞,而其本人亦存“护犊”甚或“自恋”之嫌也。不过,持平论之,其至少是在世之时,将其大部作品作为“稿”或“档”,存于箧中,似乎犹属需要。此说,不知艺者及评艺之士,以为然否。附带还有一说:“范文”中,范先生对此固然亦确称颇有见地,但与之几乎对薄公堂之某收藏家,所言其成批将大同小异草草之作搪塞付卖、以至出示其“流水线工作照”,到底又当作何看待?——吾实不敢相信,为艺之人,甚至大牌名家,言行之悖,可至于此。


又,范氏言及黄宾虹之书法,尤其黄之艺术史论,见地亦足启吾人思端。其书也,固然柔毫之尖凝其扛鼎之力,结体贯行亦朴拙而跌宕多姿,实则真体现其缓运内力“划沙”与“折钗股”,且心守“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之理念,致成独特之美而已,焉可若今之诡辩者般,将其说得玄之又玄。而彼之艺术史论,固因当时考古实证有限而时有不逮,但毕竟对画道本身之真知灼见,星散于其著述字里行间。而其对八大、板桥等人估价不足,则果当称是一己艺术趣味使然,犹如其竟蔑视所有西画大家般。至若范称其行文遣词略涉狭窄且定义相对模糊,文采亦逊于远之刘勰与近之王国维辈,此固非无中生有之语。然吾辈以为,斯论也,立脚点本身之正误,亦可商榷。画学史论家,终不同于文学理论家或美学家;其言论也,可阐其艺术宗旨且相对逞其斯文即是,焉必须乎可媲美于《文心雕龙》或《人间词话》哉?自然,吾兹言论,亦并不与吾向来提倡艺者必得习文之说相悖,不过明其主次而已。否则,恐貌似文采斐然、且其势恣肆汪洋,而所发尽难中于其的之文,还将大行其道也。不知此言,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达人谈艺》片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艺术品网 ( 沪ICP备06027390号-32 )  

GMT+8, 2024-11-23 21:19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