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艺术品网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ygzs

[原创]我的圣母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9 15: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瑶里有千年茶马古道的历史风韵,古老茶园的幽幽茗香,四季苍翠的茂密植被,盘旋迂回的曲状茶庄,如绿色走廊般静静错落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老深处,极目之处皆生机盎然,繁衍出独特的魅力风情。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美称, 在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与瑶里茶进行一次缠绵悱恻的幽会,在湖光山色间静静品茗,在天然的绿色氧吧里呼吸洗肺,裹着茶香吹来的徐徐晚风轻抚着你清透的皮肤,凉润的像刚从井下舀上的一瓢水,黛色的林木在晚霞中泛着油画般的浑厚色泽。当喧闹渐渐褪去,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偶或短暂的迷失:坐在露天的椅子上,或是在茶搂、驿馆、酒肆、客栈里,发呆、画画、聊天、唱歌、跳舞,看来往的行人。抑或是,打盹。无论选择什么样 的方式,在这里,手捧一杯清茶,都一样的酣畅淋漓 32692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15: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瑶里有千年茶马古道的历史风韵,古老茶园的幽幽茗香,四季苍翠的茂密植被,盘旋迂回的曲状茶庄,如绿色走廊般静静错落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老深处,极目之处皆生机盎然,繁衍出独特的魅力风情。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美称, 在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与瑶里茶进行一次缠绵悱恻的幽会,在湖光山色间静静品茗,在天然的绿色氧吧里呼吸洗肺,裹着茶香吹来的徐徐晚风轻抚着你清透的皮肤,凉润的像刚从井下舀上的一瓢水,黛色的林木在晚霞中泛着油画般的浑厚色泽。当喧闹渐渐褪去,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偶或短暂的迷失:坐在露天的椅子上,或是在茶搂、驿馆、酒肆、客栈里,发呆、画画、聊天、唱歌、跳舞,看来往的行人。抑或是,打盹。无论选择什么样 的方式,在这里,手捧一杯清茶,都一样的酣畅淋漓 75822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16: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文字能勾起一段沉睡的回忆,一首老歌能唤起一份难忘的情感,一段音乐能记录一段飘逝的岁月,同样,静静地品尝一盏清茶,亦能带给你一份别样的心情,和缱绻的温柔。 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美称,在景德镇,只要是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只要他(或她)是稍微喜欢品茶的人,提到浮梁茶,以“仙芝”、“崖玉”为金字招牌的红茶、绿茶、功夫茶等茶业的产期、采摘、烘焙等系列工序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脍炙人口的佳句,称赞的就是享誉中外的浮梁茶。浮梁茶在茶叶历史上几度盛名,早在唐朝,浮梁就已形成了热闹的茶叶集市,云集南北的茶叶商人,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是当时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宋代时期,浮梁茶开始成为供奉朝庭的贡茶,元、明时期浮梁茶声名尤为卓著,明朝汤显祖《浮梁县新作讲堂赋》记载:“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明朝张谦《茶经》中也有“饶池之仙芝”的古语。然而瑶里当地人谙熟,其实宋代以来,浮梁“仙芝”贡茶主要来源于瑶里,供奉朝庭的贡茶,大多就是瑶里的茶叶。 自古以来,茶文化就是泱泱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而茶的种植、生长、焙制受着温度、降水量、土壤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好茶的酿制既要讲究天时地利,还要人和。徽饶古道,是浮梁文化中的亘古大脉。作为徽饶古道上最高峰五谷尖,即神话传说中的五华山,四季雨量充沛,茶区土壤腐殖质深厚、有机值含量高,是传统特茶区产地。茶山高至海拔1618米,深山幽谷,千丈飞瀑从顶峰而下,山涧泉呜叮咚、群峰百鸟争鸣,林霁风岚清音、岭秀云雾缭绕,集名山、名水、名茶于一体。 相传,天宝元年春的一天,外国使臣来朝,唐明皇急调李白上殿面圣,高力士好不容易在酒楼将此君找到,不料太白先生却醉山颓倒。女官杨太真见其紧抓不放手的酒瓶,一看,是浮梁的茶酒“玉浮梁”,便迅速取来浮梁浓茶一杯给李白灌下去,不到一柱子香时光,太白先生神清气爽,完成了李隆基交待的任务。唐明皇十分好奇,这浮梁茶竟有如此神通,比太医的“醒酒汤”还灵通。于是,将泡来的好茶自饮了一杯,自此,唐玄宗对浮梁绿茶情有独钟,并赐名为“仙芝”。一时间,满朝上下均以有浮梁茶为身份的象征。茶贵如金,还有价无市,一两难求。公元743年,首任浮梁县太爷柳国钧一到任,立马大做茶文章。大开茶市,广交茶友,会洽茶商,买卖茶叶,茶走四方,名满天下。浮梁古道上,有络绎不绝的茶商,有来此寻幽觅友的文人墨客;丝绸之路,将浮梁茶渲染得天下皆知;徽饶古道,也走来一批批佛门高僧子弟。 瑶里人自古克俭克勤、聪明睿智。历来民风纯朴,生产茶叶、茶食、茶酒、茶菜、茶果,直至陶瓷茶具,将茶文化从工艺,流通,艺术等领域演释得淋漓尽致。由于茶好,旅客来此多数以购得好茶甚感欣喜,在山上,制茶拿称提袋现场收叶。据了解,三斤八两鲜叶制一斤绿茶,一个熟练采茶工人从早到晚只能采到6~8两野茶嫩芽,按极品鲜叶收购每公斤300元左右,在这一时节一天可挣到近百元。 浮梁人是最讲究协调的,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人文与地理,人文与物质、人文与社会、人文与心理讲求的是“和谐”。以茶文化来讲,茶水其性润人、茶叶其商养民,茶与各种文化包括佛儒道诸家的碰撞、交流、渗透融会,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0202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1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文字能勾起一段沉睡的回忆,一首老歌能唤起一份难忘的情感,一段音乐能记录一段飘逝的岁月,同样,静静地品尝一盏清茶,亦能带给你一份别样的心情,和缱绻的温柔。 瑶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美称,在景德镇,只要是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只要他(或她)是稍微喜欢品茶的人,提到浮梁茶,以“仙芝”、“崖玉”为金字招牌的红茶、绿茶、功夫茶等茶业的产期、采摘、烘焙等系列工序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脍炙人口的佳句,称赞的就是享誉中外的浮梁茶。浮梁茶在茶叶历史上几度盛名,早在唐朝,浮梁就已形成了热闹的茶叶集市,云集南北的茶叶商人,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是当时东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宋代时期,浮梁茶开始成为供奉朝庭的贡茶,元、明时期浮梁茶声名尤为卓著,明朝汤显祖《浮梁县新作讲堂赋》记载:“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明朝张谦《茶经》中也有“饶池之仙芝”的古语。然而瑶里当地人谙熟,其实宋代以来,浮梁“仙芝”贡茶主要来源于瑶里,供奉朝庭的贡茶,大多就是瑶里的茶叶。 自古以来,茶文化就是泱泱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而茶的种植、生长、焙制受着温度、降水量、土壤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好茶的酿制既要讲究天时地利,还要人和。徽饶古道,是浮梁文化中的亘古大脉。作为徽饶古道上最高峰五谷尖,即神话传说中的五华山,四季雨量充沛,茶区土壤腐殖质深厚、有机值含量高,是传统特茶区产地。茶山高至海拔1618米,深山幽谷,千丈飞瀑从顶峰而下,山涧泉呜叮咚、群峰百鸟争鸣,林霁风岚清音、岭秀云雾缭绕,集名山、名水、名茶于一体。 相传,天宝元年春的一天,外国使臣来朝,唐明皇急调李白上殿面圣,高力士好不容易在酒楼将此君找到,不料太白先生却醉山颓倒。女官杨太真见其紧抓不放手的酒瓶,一看,是浮梁的茶酒“玉浮梁”,便迅速取来浮梁浓茶一杯给李白灌下去,不到一柱子香时光,太白先生神清气爽,完成了李隆基交待的任务。唐明皇十分好奇,这浮梁茶竟有如此神通,比太医的“醒酒汤”还灵通。于是,将泡来的好茶自饮了一杯,自此,唐玄宗对浮梁绿茶情有独钟,并赐名为“仙芝”。一时间,满朝上下均以有浮梁茶为身份的象征。茶贵如金,还有价无市,一两难求。公元743年,首任浮梁县太爷柳国钧一到任,立马大做茶文章。大开茶市,广交茶友,会洽茶商,买卖茶叶,茶走四方,名满天下。浮梁古道上,有络绎不绝的茶商,有来此寻幽觅友的文人墨客;丝绸之路,将浮梁茶渲染得天下皆知;徽饶古道,也走来一批批佛门高僧子弟。 瑶里人自古克俭克勤、聪明睿智。历来民风纯朴,生产茶叶、茶食、茶酒、茶菜、茶果,直至陶瓷茶具,将茶文化从工艺,流通,艺术等领域演释得淋漓尽致。由于茶好,旅客来此多数以购得好茶甚感欣喜,在山上,制茶拿称提袋现场收叶。据了解,三斤八两鲜叶制一斤绿茶,一个熟练采茶工人从早到晚只能采到6~8两野茶嫩芽,按极品鲜叶收购每公斤300元左右,在这一时节一天可挣到近百元。 浮梁人是最讲究协调的,他们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人文与地理,人文与物质、人文与社会、人文与心理讲求的是“和谐”。以茶文化来讲,茶水其性润人、茶叶其商养民,茶与各种文化包括佛儒道诸家的碰撞、交流、渗透融会,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5282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中国艺术品网 ( 沪ICP备06027390号-32 )  

GMT+8, 2024-11-22 02:52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